更新时间:2021-11-22 14:22点击:
——访淮安市淮安区河下街道螺蛳街村党总支书记徐宏
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河下街道螺蛳街村地处淮安城北,占地面积1.1平方公里,共有6362户。最近荣获全国文明村荣誉称号。为此,记者专门走访了淮安区河下街道螺蛳街村党总支书记徐宏。“为成为让居民满意,社会稳定,领导放心的幸福和谐社区,我们紧紧抓住以下四项工作”,徐宏书记详细的介绍说。
一、突出党建引领,提升治理效能
一是组织联网,社会治理有抓手。始终树立“治理有效”的工作理念,建立了“社区党总支——网格党支部——楼栋党小组——党员示范户”的四级管理体系,让党的宗旨落实到楼栋、党的声音在楼栋响起。新冠疫情防控期间,面对严峻的防控形势,村党总支及时吹响“集结号”,有效利用“网络+网格”两网融合社会治理品牌优势,以9个网格基础单元为依托,落实“网格化”严密排查全覆盖,确保绝不遗漏一个人,充分发挥居民共治共享的群防群控效应。二是队伍联动,党员干事有平台。为充分发挥党员在服务居民中的先锋模范作用,我们探索实践了既适应时代要求又顺应居民需求的实践载体——徐宏书记工作室。书记工作室按照“1+X”模式,吸收3个相邻社区党总支书记、本社区内离退休党员干部和区内党建专家等为工作室“顾问”,一是围绕书记工作室党建项目,定期组织研讨,探索破题路径。二是结合党员示范户评比活动,为社区党员和党员示范户划分责任田,结对帮扶责任区内困难户,负责责任区内卫生保洁、邻里矛盾调处、常态化疫情防控等工作。三是结合“三进三帮大走访活动”,在全村开展“矛盾化解年”工作,从网格排查的矛盾纠纷中,书记工作室筛选突出问题,逐一包案、逐一化解,有效维护广大居民切身利益,为维护社区和谐稳定的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党建引领“三联三有”社会治理工作法先后得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吉炳轩,省政府副秘书长、省信访局长姜金兵,省级机关工委书记李新平等各级领导的肯定,螺蛳街村党的建设精心、社区管理精细、社区服务精准、社区自治多元的现代化社区治理格局也在探索与优化中逐步形成。
二、村企联姻共赢,探索振兴路径
一是聚力招商引资,持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。我村大力招引工业项目,发展总部经济,先后引进了江苏五鑫塑料制品有限公司、江苏纽兰特种材料有限公司、梦江南大酒店、淮安全禾毛巾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落户投资,培植列统企业4家。一大批项目的招引落户,既让村集体得到税收和租金收入,也解决了村民就业问题,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。仅淮安全禾毛巾科技有限公司年开票收入就达4000万元,解决近300人就业问题,实现务工收入2000万元。二是兴建标准厂房,不断增加资产租赁收入。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,我们村农业用地基本上没有了,为破解增收渠道狭窄的难题,我们第一时间转变发展思路,以异地置业兴建标准厂房并提供相应服务的方式,增加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。2019年,村集体投资3500万元在工业园区建设3万平方米厂房,实行“园区管理、村级服务、企业使用、收益固定、村集体受益”的模式。每年通过出租厂房这一项就可以实现村集体收入近百万元。
三、扮靓乡村颜值,构筑品质螺蛳
一是扎实有效抓整治,效果明显得好评。为从根本上破解后街背巷存在的脏、乱、差问题,村党总支列出问题清单,重点围绕提升人居环境、打造生态宜居社区开展点对点、点对面的服务和跟踪落实。一方面成立后街背巷攻坚队伍,加大对富强小区、路西组、后窑组周边环境卫生整治,同时对工商所宿舍周边和后窑组进行道路硬化工作。16处群众反映强烈的影响市容市貌的多年遗留问题得到根除和化解,后街背巷脏乱差的问题得到有效改观。另一方面围绕建好“小螺号”志愿者服务队伍下工夫,目前志愿者人数达到200多人,齐心协力美化环境的参与面不断扩大,进一步营造出“人人爱环境、人人参与生态宜居社区建设”的浓厚氛围,全面引导居民积极投入到“打好美丽家园牌、争创文明宜居村”的活动中。二是查缺补漏抓基础,即时建设填空白。本着取之于民,用之于民的原则,螺蛳街村积极完善公共服务设施,投入数十万元为后街背巷的道路进行硬化和亮化,保障居民出行安全;投入20余万元建成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,让老年人老有所养,老有所乐;成立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,更好地为群众服务。现如今螺蛳街村的拆迁户已基本安置进了宽敞明亮的住宅小区,主街道路硬化率100%,自来水入户率100%,周边配套设施齐全,村居村舍成为最美风景带。三是依托技术抓常态,两网融合强治理。我村充分发挥街道“幸福河下”网格化管理平台作用,全村格局一张网,9个网格区域实现责任网络全覆盖,6个“千里眼”检测点实现全村环境监测无死角,网格员包区域包网格,网管中心及时处置,有效提升环境监测、常态跟踪处理的综合治理能力。
四、涵养向善力量,树立尚德新风
一是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。把“文明”绘上墙,让墙壁“说话”,我村通过将外墙打造成为倡导文明理念的新窗口,引导附近居民提升文明素质水平,形成人人共促文明的良好氛围,同时经过艺术包装,美化街道环境,让居民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文明新风。例如打造法治文化宣传街,让广大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文化熏陶;选树重点小区精心打造“恩来精神”文化长廊,传承红色基因,弘扬恩来精神;打造“礼行天下·德润人心”主题街,从弘扬中国传统礼文化入手,引导群众提高文明素养,培育社会良好风尚;通过图文并茂的楼道文化,催人深思的文明标语,引导小区居民培养好家风、传承好家训。二是选树典型凝聚力量。积极开展“楼道好人”活动评选,深入学习宣传“楼道好人”的感人事迹和高尚品德,挖掘如春雨般默默无闻的可敬之人,营造见贤思齐、向上向善的良好社会风尚,不断提升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水平。常态化开展“好婆媳”“好夫妻”“平安家庭”“学恩来家风,树清廉家规”等活动,在党群中掀起注重家风家训的文明之风。三是志愿服务崇德向善。组建“小螺号志愿服务站”,设立6个专业化志愿服务队,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助学济困捐赠、电影进村、60岁以上老人免费健康体检等活动40余次,举办“七夕金婚典礼”“螺蛳杯广场舞大赛”“七彩夏日”“村共建话和谐,居民猜谜闹元宵”“喜迎元宵节,爱心送汤圆”“法律援村,普法进千家”等活动100余场次,多角度、多层次、全方位满足村居的精神文化需求,营造了文明健康、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,增强了社区凝聚力,努力构建共建共享、和谐共融的社区新风尚。(文 刘健 叶连军 图 郭正勇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