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报道网

主页
分享中华报道网
中华报道网-国内外新闻时事、奇事、新鲜事

淮安区车桥镇芦滩村 挖掘红色文化资源 发展“芦家滩肉圆”

更新时间:2022-12-13 09:15点击:

淮安区车桥镇卢滩村位于镇的西大门,与朱桥镇接壤,县道306及盐、徐、淮高铁从该村腹地穿过。在这片美丽而神圣的土地上,千年古村,人杰地灵,历史悠久,声誉远扬,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含蕴,更好地了解芦滩,熟悉芦滩,走进芦滩。

11.png

 1944年3月5日,震惊中外的“车桥战役之芦家滩阻击战”就发生在这里。粟裕(师长兼政委)、叶飞(副师长)指挥的车桥战役是新四军在华中抗战中一次性歼灭日军最多的一次,被歼日军465名,其中有440余名被歼于芦家滩;车桥战役是全国红色集镇,抗战以来八路军、新四军一次性俘虏日军最多的一次,被俘的24名中尉以上官兵,全部被俘于芦家滩。从此,在车桥战役之芦家滩阻击战的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。

在这片红色的热土上,世世代代的卢滩人在各行各业,各自岗位上勤劳智慧,创造取得了新的业绩。原党总支书记卢洪亮 做了二十多年的村干部,全心全意为集体,把一个相当贫困的市级低收入村,历史性的改变成具有特色田园文化乡村。得到了村民们的肯定,正能量的口碑,激发了他爱国主义思想,退休后以兴办猪肉店的发展,利用红色文化资源,挖掘寻找从前家乡“坨”子的味道---芦家滩肉圆。

11111.png

卢洪亮动情地介绍道:青年时期我做过屠宰手艺,对于猪肉方面很有研究,为此,我发挥专长开办了车桥步行街猪肉店,主要是做出特色肉圆,我们地方有个淮扬菜,其中淮扬菜中有一道硬菜叫肉圆。农村有句土话叫“坨”子,那“坨”子很好吃,俗话说:妈妈做的菜,那时候制作工序简单,把肉放在斩板上,用两把石刀斩成肉糊,配好生姜、葱等佐料做出来的肉圆味道美好,至今我都记忆犹新。

那么,“坨”子怎么做呢?为寻找从前家乡“坨”子的味道,以农户饲养的没有腥味的纯黑猪肉(地方本猪)为主要原料,肉圆的工艺精细,采用流水线的现代化先进设备制作而成,做出来的肉圆美味可口,特别好吃,达到了老年人喜欢吃,小朋友喜爱吃,做月子人放心吃,大胆的吃,总之,吃出美丽,吃出健康。

2222.png

卢洪亮接着说:肉圆个头匀称,富有弹性,肉香诱人,味道鲜美,我为了让“坨”子有个“身份证”,专门给它起了个既好听又顺口的名字“芦家滩肉圆”。将弘扬芦家滩肉圆成为淮扬菜经典菜肴之一,江苏淮安传统名小吃。通过芦家滩肉圆的健康发展,以立足淮安,面向江苏,走进全国,冲向世界,芳名呈现在百姓餐桌上,让百姓尝到鲜嫩可口的芦家滩肉圆,体现了传统文化的“团团圆圆”之意,全面推进乡村振兴,扎实推动共同富裕,生活富裕,为淮安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积极贡献。(郭正勇   刘文)

官方微信公众号